Prompt-to-Prompt

8 minute read

Published:

论文题目:Prompt-to-Prompt Image Editing with Cross-Attention Control

发表会议: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(ICLR 2023)

第一作者:Amir Hertz (Google Research)

Question

如何提高 Instruction-based image editing model 的性能(即仅仅使用 Instruction/text 来对输入的图像进行编辑, 例如:输入文字“将图像的 xx 物体去掉/在 xx 位置添加一个 xx 物体”和一张给定的图像,就可以获得按照文字要求编辑后的图像)

Method

针对图像编辑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 mask 来显式确定需要编辑的区域,然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对 mask 内的区域进行编辑。 但是 mask 过程很繁琐,不如直接文本驱动的编辑。此外,对图像内容进行 mask 会消除重要的结构信息,使得在后面修复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先前的信息。 因此,本文提出一种仅使用文本进行编辑的方法,通过 Prompt-to-Prompt 的操作,在预训练的 text-to-image 扩散模型中对图像进行语义编辑。 通过深入研究交叉注意力层(cross-attention),并探索其控制生成图像的语义强度(即通过定向改变 cross-attention 能多大程度上控制图像的变化)。 本文主要考虑 U-net 内部的 cross-attention maps,这是一个高维张量,结合了从提示文本中提取的 token 和需要生成的图像的 pixel 之间的对应关系。 这些 maps 包含丰富的语义关系,对生成的图像有重要影响。 因此,本文提出一个简单直观的想法:可以通过在扩散过程中注入不同的交叉注意力图来编辑图像,以在指定的扩散步骤中,控制每个 pixel 关注提示文本的对应 token。

不同与传统的方法(给定一张原始图像和编辑指令),本文需要给定原始图像(即需要编辑的图像)的标题 $\mathcal{P}$,以及目标图像(即编辑完成的图像)的标题 $\mathcal{P}^*$。 这就需要将编辑操作写入到 $\mathcal{P}$ 以获得 $\mathcal{P}^*$。本文关注的编辑操作(常见的)包括 $3$ 种:change (替换),即将 $\mathcal{P}$ 中的某个词替换为另一个词; Add (添加),即在 $\mathcal{P}$ 中添加新词(对于删除词只需要将 $\mathcal{P}$ 变成目标图像标题,$\mathcal{P}^*$ 变成原始图像标题就可以变成添加词); Scale (缩放),即放大/缩小 $\mathcal{P}$ 中的某个词的表现程度。 假设 $\mathcal{I}$ 表示使用现成的 text-to-image DM 模型输入 $\mathcal{P}$ (和随机种子 $s$)生成的图像。 本文的目标是仅使用编辑提示 $\mathcal{P}^*$ 的指导,编辑图像 $\mathcal{I}$,以获得编辑后的图像 $\mathcal{I}^*$,它保持了原始图像的内容和结构,仅修改对应的编辑提示要求的内容。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固定随机种子($=s$),然后使用同样的 text-to-image DM 模型输入 $\mathcal{P}^*$ 再次生成图像作为编辑后的图像,但是这样会导致整张图像的全部变动。 这说明仅仅固定随机种子还是无法解决模型生成的随机性。为此,本文便通过固定 U-net 内部的 cross-attention maps 来进一步限制模型的输出。

P2P architecture

具体而言,如上图,假设输入的原始图像的标题 $\mathcal{P}$ 经过 text embedding 后转化为 embedding $\psi(\mathcal{P})$,输入的原始含噪图像为 $z_t$。 其中,$z_t$ 在经过 U-net 的 encoder 编码后进一步压缩为 embedding $\phi(z_t)$,然后 U-net 使用 cross-attention 来将 text 和 image 进行交互:

$M = Softmax\big(\dfrac{QK^T}{\sqrt{d}}\big); Q = l_Q(\phi(z_t)), K = l_K(\psi(\mathcal{P})), V = l_V(\psi(\mathcal{P}))$

P2P cross attention

其中,$l_{Q/K/V}(·)$ 表示各自的线性投射层,$M$ 则是 cross-attention map。最终更新后的 $\hat{\phi}(z_t)) = MV$。 直观上看,交叉注意力输出 $MV$ 是值 $V$ 的加权平均值,其中权重是 attention map $M$,它与 $Q$ 和 $K$ 之间的相似性相关。 同时,通过观察,如上图(Figure 4),本文发现生成图像的空间布局和几何形状依赖于 cross-attention map:像素更容易被描述它们的词语所吸引(即注意力分数更高),且在扩散过程的早期阶段,图像的结构布局就已经确定好了。 因此,我们可以将通过原始提示 $\mathcal{P}$ 得到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M$ 注入到通过目标提示 $\mathcal{P}^*$ 中。 这使得编辑图像 $\mathcal{I}^*$ 的合成不仅可以根据编辑的提示 $\mathcal{P}^*$ 进行操作,而且还保留了输入图像 $\mathcal{I}$ 的结构。 具体算法流程如下图,假设 $DM(z_t/z_t^*,\mathcal{P}/\mathcal{P}^*,t,s)$ 是现成的 text-to-image DM 模型的一步生成过程,其输出更新的噪声图像 $z_{t-1}/z_{t-1}^*$ 和 U-net 生成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M_t/M_t^*$; $DM(z_t,\mathcal{P},t,s)(M \leftarrow \hat{M})$ 表示在一步生成时,将 U-net 需要的 cross-attention map 由 $M$ 更换为 $\hat{M}$; $\hat{M} = Edit(M_t,M_t^*,t)$ 表示通过将原始图像的 $M_t$ 注入到目标图像的 $M_t^*$,生成更新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\hat{M}$。 具体而言,本文对每一步的逆扩散生成过程都使用注意力注入机制。 在第 $t-1$ 步的逆扩散生成过程时,首先使用原始图像标题 $\mathcal{P}$ 和上一步生成的含噪原始图像 $z_{t}$ 生成更新后的含噪原始图像 $z_{t-1}$ 和本次生成过程使用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M_t$: $z_{t-1}, M_t \leftarrow DM(z_t,\mathcal{P},t,s)$。 然后使用目标图像标题 $\mathcal{P}^*$ 和上一步生成的含噪目标图像 $z_{t}^*$ 生成本次生成过程使用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M_t^*$。 接着使用 $Edit(·)$ 的注入机制将 $M_t$ 注入到 $M_t^*$ 中获得更新的(目标图像生成使用的) cross-attention map $\hat{M}_t \leftarrow Edit(M_t,M_t^*,t)$。 最后使用更新的 $\hat{M}_t$,目标图像标题 $\mathcal{P}^*$ 和上一步生成的含噪目标图像 $z_{t}^*$ 生成更新后的含噪目标图像 $z_{t-1}^*$。 最终通过 $T$ 步逆扩散生成过程,便可同时生成原始图像 $z_0$ 和编辑完成的图像 $z_0^*$。

回顾上述算法,我们将原始图像的 $M_t$ 注入到目标图像的 $M_t^*$ 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目标图像仅在 $\mathcal{P}^*$ 要求编辑的位置上进行编辑,而其他位置保持和原始图像一致。 因此,我们在注入时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,即对于 $\mathcal{P}^*$ 要求编辑的位置(像素位置 $(i,j)$),我们使用目标图像的 $M_t^*(i,j)$,而对于其他位置,我们使用原始图像的 $M_t(i,j)$。 具体而言,对于 Word Swap (即 change) 任务,因为是替换一个/几个词,其句子的长度没有变化,所以 cross-attention map $M$ 的形状也没有变化,可以直接使用 $M_t$ 将 $M_t^*$ 替换掉 (如果是使用一个词替换几个词或者几个词替换一个词,句子长度发生变化,本文使用将 $M$ 的对应位置进行复制/取平均来使得句子长度保持不变)。 但是这样就和生成原始图像没有区别,没有将替换的词的关系体现出来,结合上述提到的 DM 模型生成过程通常在早期阶段就将图像的结构布局生成完成, 因此,我们可以在 DM 模型生成的早期 ($\tau < t < T$),使用 $M_t$ 将 $M_t^*$ 替换掉来生成整体布局;而在后期,则使用正常的 $M_t^*$ 来使得模型关注被替换的词,从而实现编辑位置的改变。 因此,$Edit(·)$ 的公式为:

\[Edit(M_t,M_t^*,t):=\begin{cases}M_t^*, & if\ t < \tau \\ M_t, & otherwise \end{cases}\]

对于 Prompt Refinement (即 Add) 任务,因为是添加词,句子长度发生变化,因此本文仅对 $\mathcal{P}$ 和 $\mathcal{P}^*$ 中相同的词进行注意力注入, 而对于 $\mathcal{P}^*$ 中新增的词则使用正常学习。同时和 Word Swap 一样,也只在早期使用注意力注入。因此,$Edit(·)$ 的公式为:

\[(Edit(M_t,M_t^*,t))_{i,j}:=\begin{cases}(M_t)_{i,A(j)}, & if t > \tau\ and\ A(j) \neq None \\ (M_t^*)_{i,j}, & otherwise \end{cases}\]

其中,$A(j)$ 表示 $\mathcal{P}^*$ 中的第 $j$ 个词对应 $\mathcal{P}$ 中的第 $A(j)$ 个词。 对于 Attention Re–weighting (即 Scale)任务,因为没有词的变化,只有对于词的表现程度的变化, 因此只需要将整个 $M_t^*$ 替换为 $M_t$,并改变 $M_t$ 中的指定词的权重即可(需要对词的表现程度进行放大就增大对应词的权重,反之则减小权重)。 具体的 $Edit(·)$ 的公式为:

\[(Edit(M_t,M_t^*,t))_{i,j}:=\begin{cases}c·(M_t)_{i,j}, & if\ j = j^* \\ (M_t)_{i,j}, & otherwise \end{cases}\]

其中 $j^*$ 表示指定的词的位置,$c \in [-2, 2]$。但是,对于局部编辑来说(例如只是将图像中的某个物体更换为另一个物体), 我们需要更强的约束条件来限制模型的输出。因此,对于 Local Editing,我们可以先确定需要编辑的物体,然后构造一个 mask,使得模型只能在 mask 指定的区域进行编辑,而保持其他位置不变。 通过这种强制的“freeze”未编辑的区域,能更好地保持区域不变性。 具体而言,在前述中可以看到,物体的 cross-attention map $M$ 已经和最终其所在的图像的位置很接近。 因此,假设需要编辑的物体在 $\mathcal{P}^*$ 中为 $\omega$,则在第 t 步的生成过程中,本文使用 $T \sim t$ 步对应的 $\omega$ 所生成的 cross-attention map 的平均值 作为 average cross-attention map $\bar{M}_{t,\omega} = \dfrac{\sum_{i=T}^t M_{i,\omega}}{T - t}; \bar{M}^*_{t,\omega} = \dfrac{\sum_{i=T}^t M_{i,\omega}^*}{T - t}$。 然后使用二值函数创建 mask $\alpha = B(\bar{M}_{t,\omega}) \cup B(\bar{M}^*_{t,\omega})$,其中 $B(x) := x > k, k=0.3$。 为了支持编辑物体的几何修改,编辑区域应该同时包含原始和新编辑物体的轮廓,因此,本文使用的最终的 mask 是二值函数的并集 $\alpha$。 最后使用 mask $\alpha$ 对图像进行掩码即可获得更新的图像:

$z_{t-1}^* \leftarrow (1 - \alpha) \odot z_{t-1} + \alpha \odot z_{t-1}^*$

P2P algorithm